中国版“星链”启动

/ 2024-08-09 09:33:15 / 分类: 闲聊 / 阅读:16

北京时间2024年8月6日14时42分,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,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,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,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。

这是由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的“千帆星座”首批18颗卫星。它们的顺利奔赴太空,开启了中国商业卫星互联网的太空组网之路。

对标马斯克的“星链”,“千帆星座”计划到2030年底发射1.5万颗星,组成覆盖全球的太空网络,提供手机直连等多业务融合服务。届时,无论身处深山荒漠、远洋高空,只要有一部手机,就能随时上网,不用担心与世界“断联”。

一期发射1296颗、6年完成1.5万颗卫星组网,如此庞大的卫星量产规模给传统卫星生产方式带来巨大挑战。为此,临港掀起了一场颠覆式造“星”创新。

重塑供应链,从“单星”跨向“群星”

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,这个道理在太空也适用。近年来,随着遥感观测、科学研究、导航服务等卫星应用勃然兴起,“天地一体化”的通讯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——在太空中修筑一条“信息高速公路”,组建卫星互联网势在必行。

2021年,在第四届进博会期间,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布了G60星链计划,又称“千帆星座”。这是一个包括三代卫星系统的全频段、多层多轨道星座设计,今年将完成108颗卫星发射,2025年底实现648颗卫星提供区域网络覆盖,2027年底提供全球网络覆盖。

据悉,“千帆星座”单颗卫星在轨寿命可达7年,并能够在轨自主健康管理、故障处置,即一边在太空工作,一边自我“体检”和“治病”。直至无法工作,卫星还会自主推离轨道,待下一批卫星来补全星座。

2022年10月底,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通过竞标,承担第一代“千帆星座”324颗卫星的研制任务。朱晓铖是“千帆星座”型号的副总指挥,接到任务书的那一刻,他感觉一个划时代的颠覆即将来临——“过去是单星时代,而我们将走向群星时代”。

image.png


声明 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