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小鹏隔空互怼后续:现场测试华为赢了,小鹏表示并不认可

/ 2023-11-09 15:02:23 / 分类: 资讯 / 阅读:48

日前,余承东何小鹏针对AEB吵上热搜,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公然称“友商(问界)的AEB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”。

随后,余承东在朋友圈就何小鹏的AEB论调进行了反击:赶紧体验吧,连AEB是什么,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呢。

11月7日,懂车帝直播黑夜环境下,问界M5和小鹏G6的AEB对静态假车识别测试。

视频中,小鹏G6进行30km/h测试时,完全没有反应,直接撞上了假车,驾驶员踩下刹车才刹停。

作为对比,问界M5 EV从30km/h到80km/h全部一次性成功刹停。


何小鹏再次回应AEB测试

11月8日早,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又发文分享了关于AEB的看法:

友商辛苦了,最近继续看到更多小视频以及各种个性化有想象力的测试AEB的内容,和大家分享下看法,可能有点技术门槛,我尽量平实表述。

随着自动驾驶能力提高,主要针对动态物体的AEB功能,开始也有能力在静态物体上发挥作用,逐渐实现大幅度技术提升。

静态AEB(我自己内部叫法),举个例子,如果需要的话,可以做到开车时前面有一棵树或一根柱子,系统可以让你撞不上去,你想撞都不行。

这会让传统驾驶发生改变,例如:

可能停车场停车再也不会剐蹭;可能再也难以在野外丛林中驰骋;可能再也看不到电影中的车辆追逐场景;

看起来结果有好有坏,部分坏处是因为系统让车不能这样,会严格限制对人类驾驶行为的边界。

在中国和欧洲的五星安全测评中,对AEB环境有非常多的严格限制,主要是在低速动态和有一定光线环境。

小鹏以及不少车辆已经拿到或即将拿到双五星安全测评,甚至部分场景评分是排在最前。

但是如果按照某些视频中的测试方法,因为一定程度修订和调整了部分场景评比策略,如果同样拿来测试所有达到五星安全的车辆时,我相信绝大部分结果是一样的。

那么,为什么少数车型看上去更好呢,因为这是将智能辅助驾驶(司机在这个时候是被动)的能力,下放给人主动驾驶的状态,实际这是所有高阶自动辅助驾驶厂商的基本能力。

我认为小鹏在这个方面首先要先完成智能辅助驾驶的能力优化(也就是xngp时候),然后才根据数据表现,

稳定可靠的将部分能力带入到以人为主的主动驾驶安全领域(这是我们内边提出的人机共驾主动安全)。

误触发率要下降到几十亿分之一这个级别(这个对有激光雷达版本车相对容易点,但是对无激光雷达版本就不容易了)。

其次我一直认为在有人驾驶的主动安全策略方面,一定要对技术以人为本和经验的积累保持敬畏,要非常慎重。

避免引发其他的安全或体验问题,或者过度降低了人自驾时的驾驶边界,导致貌似更安全,现实中却失大于得。


懂车帝测试并不严谨

“误触发AEB的体验感非常差,甚至是危险,比如当年沃尔沃的AEB极其敏感,冬天井盖往往会冒热气,然后每到井盖前,车辆AEB就会直接刹停,你就说这样危险不危险?”对于这样的测试,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,AEB开发原则是宁可不触发,也不能频繁误触,难度也是在控制误触发上面,而不是遇到障碍就刹停,后者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,有技术含量的地方永远都是拿捏二字。


截图来源:中汽中心

而中汽中心的负责人则表示,C-NCAP对AEB测试时速有明确且严格的要求:在车辆追尾自动紧急制动、行人自动紧急制动、二轮车自动紧急制动三项AEB测试中,测试车辆最高时速均在60km/h以内。言外之意,懂车帝的测试是否科学严谨,尚无法确定。

“不论是NOA,还是NGP,目前智能驾驶主要依靠的是AI算法,但AEB用的是规则算法。”国内著名汽车安全专家、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认为,何小鹏和余承东打了那么久的口水战,但实际上两个人对AEB的理解并不一样。何小鹏理解得更偏向传统定义的AEB,而华为则是把避障也归为AEB。

懂车帝测试的仅仅是AEB的灵敏度,让其在更多情况下都能做出反应,对此,朱西产教授表示,愿望是好的,但目前不太可行,如果太过于灵敏,反而会导致更高的交通事故率。因为AEB的减速度极大,甚至接近轮胎附着力的极限,搞不好要失稳。而且突然急刹,容易造成后车追尾。更可怕的是,一旦激发AEB,驾驶员是无法立刻取消的,只能眼睁睁看着。

正因为如此,所以在AEB的开发中一直遵循“宁漏不误”的原则。因为AEB不属于自动驾驶范畴,驾驶员不能脱离驾驶。如果系统漏掉了,驾驶员还可以补上。朱西产教授说,开发AEB时,一般要求1万小时的误刹车必须要少于1次。

AEB只是辅助不能依赖

那么,车上配备了AEB,就能让人完全安心地扔掉刹车踏板吗?河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、河南省车联网协同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周毅 表示,AEB只是高级辅助驾驶的其中一项技术,算自动驾驶必备,但不能为此就完全放心地把驾驶交给它。

image.png


AEB主要是靠各种传感器获取信息进而达到最佳性能,但所有的传感器都存在安全技术上的局限性,不可能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准确探测到前方的危险障碍物:比如较小的目标或者较复杂的场景,效果并不明显;遇到湿滑路面、视线不佳的时候,如雨、雪、雾等,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,部分目标将无法被系统探测,或探测过晚;前方摄像头外表面不够清洁,也会影响系统性能。

一旦传感器无法准确探测到前方目标,就会导致AEB系统的性能下降或增加误触发率。而系统性能下降时,驾驶员是无法得知的,所以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,驾驶员不能完全信赖AEB系统。

“当前AEB技术已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仍存在改进空间。AEB技术对于提升驾车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,但也不可完全依赖,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仍然至关重要。”环业投资集团(IPG)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,可以预见,在未来车企竞争中,AEB技术将会占据重要地位,AEB技术研发也已成为各家车企的必争之地。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,具备先进主动安全技术的车辆将更具竞争优势。

中国商用车自2021年开始强制安装AEB,而乘用车AEB安装规范尚未落地。那么,是否有必要推行乘用车AEB强制安装?汽车业内人士认为,强制推行乘用车AEB安装可进一步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,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,将乘用车AEB安装规范落地也是有必要的。然而,在推行之前需要考虑技术成熟度、成本因素和配套政策等因素,确保推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。


声明 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