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统计,我国已进入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期,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可达59万吨。2028年起,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超过每年260万吨。
按照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,动力电池剩余80%容量即可“退役”。下降的电池容量将降低续航里程,影响用户使用感受。
退役的电池去哪里了呢?自然不可能随意丢弃,动力电池里有电解液、重金属,如果随意丢弃,几十年都很难让被污染的水土修复。
目前,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设备区块链平台,能够精准地记录电池的生命周期。动力电池退役后可以用在储能、电动自行车等对电池性能要求低的场景,实现“梯次利用”。
“梯次利用”就是将退役的电池用在储能、电动自行车等对电池性能要求低的场景,还能继续发光发热。
而部分性能不足的产品,就会被提取原材料,进入工厂后经过筛选、破碎、冶炼等工序,最终将镍、钴、锰等有价金属提取出出来,重新出售。
据悉,中国的锂资源只占全球7%,但是中国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占到全球的60%。
因此,提取电池中的锂、钴、镍等金属,循环再造成为新的电池,具有重要意义。
不过这个过程如处理不当,将对环境造成污染,当前有超过半数的退役电池,被不具备处理资质的企业处理。
就目前市面当中所运用到的动力电池来看,大多数采用的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电池,以及半固态电池与固态电池,大多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更小的体积,同时也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,不过每种电池的损耗以及废旧电池所带来的污染程度也都是不同的。在当前的欧美国家等地区正在推动电池产业绿色转型,但对于我国来讲,动力电池所带来的危机与压力国内企业似乎并未感觉得到。我国当前必须要加快完善电池回收利用制度,包括政策引导,监督考核,奖励机制等,从而实现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有序健康的可持续发展。
针对这种情况,工信部公布了四批次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,目前总量已经达到了88家,积极引导动力电池回收正规化,小作坊、黑作坊将逐渐消失。
另外,有关部门表示,正在加快制定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的标准体系,以后退役电池的处理会更加规范。
不过,虽然退役动力电池市场不小,但行业目前仍存在政策法规强制性不足、发展不规范等问题,“小作坊”与“正规军”存在货源之争。
所谓“正规军”,一般指列入工信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“白名单”的企业。2018年7月,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符合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》的名单,包括华友循环、豪鹏科技、格林美、邦普循环、光华科技5家企业。2022年12月16日,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名单共41家,其中不乏宁德时代、广汽集团这样的“巨头”身影,旺能环境、骆驼股份、腾远钴业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发布公告,称公司或相关下属企业被列入名单。
分析人士表示,目前“白名单”企业数量已超过80家,但行业内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也是不争的事实,仅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就达到约2.4万家,龙头企业尚待成型。随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布局节奏加快,主管部门连续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行政策加码,市场也将更加规范化,技术与渠道成为电池回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对以宁德时代为首的“正规军”而言,在回收产能进一步扩张的当下,如何拥有稳定的回收渠道,进一步提高电池回收的效率,迅速平摊前期投资的成本,是亟需化解的问题。此外,随着电池CTP(无模组电池包)、CTC(电芯到底盘)技术成为潮流,刀片电池、麒麟电池等新型电池的放量,电池拆解回收的难度也有所提高,在电池规格众多的情况下,如何形成大规模、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回收产线也将成为下一步的挑战。